所謂的秋天,是從早上的水溫開始的。 喚起身體原始野性的涼意,來自尚未浸過陽光的水。

中國的文字是很巧妙的;一個詞彙往往可以分成好幾個深度--深度--來理解。

今有某甲學游泳。用正確的方式,認真的練習了兩個月後,慢慢的體會到所謂的"水感" 。問某甲水感為何?  --某甲得到了答案A。

又三個月後,某甲驚覺所謂的"水感"其實並沒有初學時的那麼簡單,其實"水感"指的是... 。再問某甲何為水感? --某甲得到了答案B。

又兩三年,再問某甲:何謂水感?            某甲:"哦~這個就是水感。"   --某甲的答案C。

ABC都是正確的答案,只是站的層次不同,理解也有深度的不同。若把答案C直接告訴3年前的某甲,也許當時的某甲絕對可以把答案倒背如流,但我相信某甲若非天才,否則絕對無法真正瞭解其中的意義。游泳如此,音樂如此,武術也是如此。

任何一項要求的理解,也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,唯有不變的是,不透過身體的實踐去累積下來的理解,不能算是真知。就好像我們常常在說聽勁聽勁,為什麼是用"聽"的,既不是"聞",也不是"嘗",更不是用"看"的? 然而真正"聽"過,被"聽"過勁之後,才會理解為什麼是"聽",而不是"聞",不是"看"。

同理,放鬆這件事情也是相同的。很多時候單純的放鬆,也許要比放到最緊還要更加困難。如同游泳一樣,你越想求快,越用死力的結果就是越僵越慢;你越想去求水感,拼命鑽牛角尖的結果就是水的粘度依然是空氣的800倍。對於初學來說,做到椿步,身體,定勢,行拳的放鬆是第一步;當能確實的做到這一步之後,進階的功課,深度就更在身體之上了--外在的放鬆,還不是真正的放鬆。真正的放鬆,必然是要由內到外的;並非只有中國武術如此,大多武術在這點上應該都是相通的。

腦中的理解,心中的想法不同,打出來的拳,踢出來的腿,肯定會有所不同。

觀察了一些人的動作之後,個人現階段的理解是:越不要有太多雜念,越能放鬆 -- 當所有的動作要求都達到之後,意念再繼續放在加強動作上已經是無意義的浪費,反而應該由內部要求心態上的穩定與意象上的融入,才容易有更深一步的發展。

所謂的僵硬,也就是缺乏未來的發展性。

所以現在要努力的方向,就是在平時練習及對打時放掉過多不必要的雜念 -- 動作的要求到位程度、過度追求速度的僵硬、過於想打到人的輕率、過度使用死力導致的前置...等等-- 一切順其自然可能會更好。

嗯,八卦掌真的是相當精深的學問....仔細回頭看看,裡面有好多遇到瓶頸時的答案,都藏在意象和行拳的發展、自省當中。同樣對於內化這件事,一年前和一年後的理解又是截然不同。

以此篇為紀念,半年後再回來讀,希望對於舊問題能有個解決,對新階段有新的理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鱷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